【成语踌躇满志的意思是什么】“踌躇满志”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对自己当前的成就或状态感到非常满意和自信。这个成语虽然字面上有“踌躇”一词,但实际含义并非犹豫不决,而是指人在取得一定成绩后,内心充满满足感和自豪感。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踌躇 | 原意为迟疑、犹豫,但在该成语中引申为满足、得意的样子 |
满志 | 心满意足,志向得到实现 |
整体解释:形容人对现状非常满意,对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充满信心,表现出一种自得其乐、志得意满的状态。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人因成功或成就而感到满足 |
语气 | 中性偏褒义,强调自信与满足 |
使用对象 | 一般用于成年人,尤其是有一定成就的人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志得意满、心满意足、踌躇自得 |
反义词 | 灰心丧气、郁郁寡欢、心灰意冷 |
四、例句分析
例句 | 解析 |
他刚完成一项重要项目,踌躇满志地走向会议室。 | 表示他对自己的工作成果非常满意。 |
这位老教授在学术界颇有建树,如今已是踌躇满志。 | 强调他在专业领域的成就和自信。 |
五、常见误区
- 误解一:认为“踌躇”是“犹豫”,从而误以为成语是“犹豫不决”。
纠正:此处“踌躇”是“从容、得意”的意思,不是犹豫。
- 误解二:认为该成语带有贬义。
纠正:其实多为中性或褒义,强调的是人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六、总结
“踌躇满志”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源自古代典籍,用来形容人在取得一定成就后的心理状态。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自信与满足,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成事”与“自得”的重视。理解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情感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