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创作的一首描写田园风光和儿童生活的诗歌。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展现了牧童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以及大自然的宁静美好。
诗中写道:“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这两句通过“草铺”和“笛弄”两个意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广阔的草原世界。广袤的草地延伸到远方,仿佛没有尽头,而悠扬的笛声在晚风中回荡,给人一种轻松惬意的感觉。这种景象不仅体现了自然的辽阔与和谐,也暗示了牧童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接着,“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这两句则进一步刻画了牧童的形象。傍晚时分,牧童放牧归来,吃饱喝足之后便随意地躺在月光下休息。这里“不脱蓑衣”表明牧童并未因为归家而改变自己的装束,依然保持着质朴本真的状态。同时,“卧月明”这一细节更增添了几分诗意,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牧童日常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世界,在那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平静。这也提醒着我们,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妨偶尔停下来欣赏身边的美景,感受那份久违的宁静与幸福。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