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蜉蝣原文及翻译】《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其中,《蜉蝣》是《国风·曹风》中的一篇,全诗短小精悍,语言质朴,情感深沉,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
一、原文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掘地,雨雪霏霏。
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二、翻译
蜉蝣的翅膀,衣衫整齐美丽。
心中充满忧虑,我该回到哪里?
蜉蝣的翅膀,光彩鲜明。
心中充满忧虑,我该在哪里安息?
蜉蝣在土中挣扎,雨雪纷纷扬扬。
心中充满忧虑,我该回到何处?
三、
《蜉蝣》以一种微小而短暂的生命——蜉蝣为意象,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描绘蜉蝣的形态和生存状态,暗示人生的短暂与脆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归宿的渴望与迷茫。
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体现了《诗经》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是古代文学中表达人生哲理的经典之作。
四、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蜉蝣 |
出处 | 《诗经·国风·曹风》 |
体裁 | 四言诗 |
主题 | 生命短暂、人生无常、对归宿的思考 |
意象 | 蜉蝣(象征短暂、脆弱) |
情感 | 忧虑、迷茫、对归宿的渴望 |
表现手法 | 赋、比、兴 |
语言风格 | 简洁质朴,富有节奏感 |
思想内涵 | 反映先民对生命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
五、结语
《蜉蝣》虽短,却蕴含深远。它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对人生本质的反思。通过蜉蝣这一微小生命的短暂存在,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与对精神归宿的追寻。这种情感穿越千年,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