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然起敬是什么意思】“肃然起敬”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对某人或某事产生由衷的敬意和尊重。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交流中使用广泛,在文学、新闻报道等场合也经常出现。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肃然起敬 |
拼音 | sù rán qǐ jìng |
出处 | 出自《礼记·曲礼上》:“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后演变为现代用法。 |
含义 | 形容对某人或某事感到非常尊敬、敬畏,甚至产生一种庄重、肃穆的情感。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达对他人的尊重或对某种精神、行为的敬仰。 |
近义词 | 恭敬、肃穆、敬畏、钦佩 |
反义词 | 轻视、不屑、漠视、傲慢 |
二、详细解释
“肃然”指的是严肃、庄重的样子;“起敬”则是产生敬意。合起来就是:看到某人或某事时,内心自然地产生出一种庄重而尊敬的情绪。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人们在面对道德高尚的人、伟大的事迹、庄严的场景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例如:
- 看到一位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老科学家,人们会肃然起敬。
- 在参观革命纪念馆时,游客们常常肃然起敬,缅怀先烈。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文学作品 | 他那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精神,令读者肃然起敬。 |
新闻报道 | 他在灾难面前挺身而出,感动了无数人,大家对他肃然起敬。 |
日常对话 | 我们老师讲课认真负责,大家都对他肃然起敬。 |
四、注意事项
1. “肃然起敬”强调的是内心的敬意,而不是表面的礼貌。
2. 一般不用于形容对普通人的态度,而是多用于对有特殊贡献或高尚品德的人。
3.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五、结语
“肃然起敬”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礼仪、尊重贤德的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