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而约取是什么意思】“博观而约取”出自宋代苏轼的《稼说送张琥》:“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句话的意思是:广泛地观察和学习,然后从中提炼出精华;积累深厚,但发表时却简洁有力。
这八个字不仅体现了古人治学的态度,也蕴含着做人做事的智慧。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博观而约取”更显得尤为重要。
一、
“博观而约取”强调的是“广度”与“深度”的结合。它倡导人们在学习或研究过程中,先广泛涉猎、全面了解,再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做到精炼、实用。这种思维方式不仅适用于学术研究,也适用于工作、生活和个人成长。
这一理念的核心在于:不盲目追求表面的广度,而是注重内在的提炼与内化。只有通过“博观”,才能拥有广阔的视野;只有通过“约取”,才能实现真正的理解和应用。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宋代苏轼《稼说送张琥》 |
含义 | 广泛观察并提炼精华 |
哲学思想 | 强调“博”与“约”的辩证关系 |
应用领域 | 学术研究、写作、工作、生活等 |
现代意义 | 在信息过载时代,提升信息处理能力 |
核心思想 | 广度与深度的统一,积累与表达的平衡 |
实践建议 | 多阅读、多思考、提炼重点、避免浮躁 |
三、延伸理解
“博观而约取”不仅是学习方法,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它提醒我们:
- 不要急于求成:知识的积累需要时间,不能一蹴而就。
- 不要浅尝辄止:广泛接触只是第一步,深入分析才是关键。
- 不要盲目跟风:在信息繁杂中保持独立判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将“博观而约取”应用于:
- 阅读:博览群书,但要有所选择,读完后能提炼核心观点。
- 写作:广泛收集资料,但最终表达要简洁有力。
- 工作:了解行业全貌,但执行时要精准高效。
总之,“博观而约取”是一种成熟的学习与思维方式,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与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