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全诗意思】《春种一粒粟》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的《悯农》之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农民在春天辛勤耕种的场景,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粮食来之不易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与总结。
一、诗歌原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二、逐句解释
句子 | 解释 |
春种一粒粟 | 春天播种一粒种子,象征着农业生产的开始。 |
秋收万颗子 | 秋天收获成千上万的谷物,表现丰收的喜悦。 |
四海无闲田 | 天下没有闲置的土地,说明农民勤劳耕作,土地被充分利用。 |
农夫犹饿死 | 尽管丰收,但农民依然饿死,揭示社会不公与农民的悲惨命运。 |
三、整体理解
这首诗通过对比“春种”与“秋收”的丰收景象,以及“四海无闲田”的辛勤劳作,突出了农民的辛苦与付出。然而,最后一句“农夫犹饿死”却打破了这种丰收的喜悦,点明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即使有丰收,农民仍然无法摆脱饥饿的命运,反映出封建社会中农民阶层的苦难。
四、诗歌主题
- 反映现实:揭示封建社会中农民的艰辛生活。
- 表达同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 呼吁关注:提醒人们珍惜粮食,关注底层百姓的生活。
五、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悯农》(其一) |
作者 | 李绅 |
朝代 | 唐代 |
主题 | 揭示农民艰辛,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
核心诗句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表现手法 | 对比、反衬 |
思想意义 | 强调粮食的珍贵,批判社会不公 |
六、结语
《春种一粒粟》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它不仅是对农民生活的写照,也是对人性关怀的体现。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农民的辛劳,也能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与粮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