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长莫及是什么意思】“鞭长莫及”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力量或影响无法达到某个地方或某个人。字面意思是“鞭子再长也够不到”,比喻距离太远、能力有限,无法干预或控制。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无奈的状态,比如在管理、监督、援助等方面,由于地理、时间或资源的限制,导致无法及时采取行动。
“鞭长莫及”出自《左传》,原意是说马鞭再长也打不到马的尾巴,比喻力量或影响达不到的地方。它常用于形容因距离过远、条件限制或能力不足,导致无法有效干预或控制某种情况。在现代语境中,可用于描述政府对偏远地区的管理困难、企业对分支机构的监管不力、或是个人对某些事件无能为力等场景。
表格:鞭长莫及的详细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鞭长莫及 |
拼音 | biān cháng mò jí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
字面意思 | 鞭子再长也够不到马的尾巴,比喻力量或影响达不到的地方。 |
引申义 | 因距离、能力或条件限制,无法干预或控制某事。 |
使用场景 | 管理、监督、援助、控制等方面无力介入的情况。 |
近义词 | 力所不及、无能为力、鞭不及腹 |
反义词 | 得心应手、力所能及、左右逢源 |
例句 | 他虽然关心此事,但因身在海外,鞭长莫及,只能表示遗憾。 |
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可以清晰了解“鞭长莫及”的含义及其使用场景,帮助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