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目张胆是成语吗】“明目张胆”是一个常见的词语,常用于描述某人做事公然、毫无顾忌。那么,“明目张胆”到底是不是一个成语呢?本文将从定义、出处、用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以表格形式总结。
一、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固定词组,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具有特定的含义和文化背景,多来源于古代文献、历史故事或民间俗语。成语结构严谨,意义完整,使用时一般不可随意拆分或更改。
二、“明目张胆”是否为成语?
根据现代汉语规范和《现代汉语词典》,“明目张胆”被列为成语。它出自《晋书·王敦传》:“明目张胆,公然无忌。”原意是指眼睛明亮、胆子大,后引申为公开地、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因此,从语言学角度来说,“明目张胆”是标准的成语,具有固定的表达方式和明确的含义。
三、使用场景与常见搭配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说明 |
描述行为大胆 | 他明目张胆地在公司里撒谎。 | 表示行为毫无顾忌 |
批评他人行为 | 这种明目张胆的作弊行为令人气愤。 | 带有贬义色彩 |
强调公开性 | 他明目张胆地展示自己的成果。 | 表示行为公开透明 |
四、易混淆词语对比
词语 | 是否成语 | 含义 | 与“明目张胆”的区别 |
明目张胆 | ✅ 是 | 公开、大胆 | 强调行为的公开性和无畏性 |
肆无忌惮 | ✅ 是 | 毫无顾忌 | 更强调内心的放纵和无约束 |
大摇大摆 | ✅ 是 | 自由自在地走动 | 强调动作的从容不迫 |
光天化日 | ✅ 是 | 公开场合 | 强调环境的光明正大 |
五、总结
“明目张胆”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源自古代文献,现广泛用于日常表达中,表示行为公开、大胆、无顾忌。它在语法结构上符合成语的特点,且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认可和使用。
结论:
✅ “明目张胆”是成语。
✅ 它具有固定的结构和明确的含义。
✅ 常用于批评或描述某种公开、大胆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