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是谁写的】《游褒禅山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写的一篇游记散文。这篇文章不仅记录了作者游览褒禅山的经历,还通过游山过程中的感悟,表达了对人生和治学的深刻思考。
一、文章背景总结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在担任舒州通判期间(1054年)所作,当时他与几位友人一同游览褒禅山,途中发现了一个名为“华山洞”的地方,并深入探索,最终因未能尽兴而感慨万千。文章以游山为线索,借景抒情,寓理于事,体现了作者对学问、志向和毅力的重视。
二、作者简介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王安石 |
生卒年 | 1021—1086 |
籍贯 | 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 |
身份 |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
代表作品 | 《答司马谏议书》《伤仲永》《登飞来峰》等 |
文学风格 | 雄健峭拔,富有哲理,注重思想性 |
三、文章内容简要
《游褒禅山记》全文共四段:
1. 介绍游览褒禅山的起因和经过。
2. 描写进入华山洞的过程,以及洞内景色。
3. 第三段:讲述由于照明不足未能深入洞中,留下遗憾。
4. 第四段:由游山引申到人生和治学的道理,强调“志”“力”“物”的关系。
文中提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并指出“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强调志向与毅力的重要性。
四、文章价值与影响
《游褒禅山记》不仅是游记,更是一篇具有深刻哲理的文章。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引发读者对人生道路、学习态度的反思。王安石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成为后世学者推崇的经典之作。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王安石 |
作品名称 | 《游褒禅山记》 |
体裁 | 游记散文 |
写作时间 | 1054年 |
主题 | 人生志向、治学精神、自然与哲理结合 |
影响 | 后世文人多以此为典范,强调志向与努力的重要性 |
如需进一步了解《游褒禅山记》的具体语句或赏析,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