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声屏息解释是什么】一、
“敛声屏息”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极度紧张、专注或压抑情绪的状态。这个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敛声”意为收敛声音,“屏息”则是抑制呼吸。整体上,它形容人在某种特殊情境下,不敢发出声音、不敢喘气,表现出极强的警觉或敬畏。
在日常使用中,该词多用于描写人物在紧张、害怕、惊讶或极度专注时的心理状态,常见于文学作品、影视剧本或新闻报道中。例如,在重大事件发生时,人们可能会“敛声屏息”地等待结果。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一份详细的解释表格:
二、表格形式解析
词语 | 解释 | 出处 | 用法举例 | 近义词 | 反义词 |
敛声屏息 | 收敛声音,抑制呼吸,形容极度紧张、专注或恐惧的状态 | 出自古代文献或现代文学作品 | 在关键时刻,全场人都敛声屏息,等待判决。 | 低声细语、屏气凝神 | 喧闹、放肆、高声喧哗 |
词义分析 | “敛声”:收敛声音;“屏息”:停止呼吸,表示极度专注或紧张 | —— | —— | —— |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写紧张、惊恐、专注等情绪下的环境或人物状态 | —— | —— | —— | —— |
语法结构 | 联合式成语,两个动词短语组合而成 | —— | —— | —— | —— |
三、结语
“敛声屏息”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也反映了汉语中对情绪表达的细腻刻画。在实际应用中,它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或听者更容易感受到当时的情境氛围。了解并正确使用这类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