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塞上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一首边塞诗,全诗通过描绘边塞将士在夜晚听到羌笛声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感慨。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边塞诗中的经典之作。
一、原文与译文总结
内容 | 说明 |
诗名 | 《塞上听吹笛》 |
作者 | 高适(唐代) |
体裁 | 七言绝句 |
创作背景 | 诗人身处边塞,耳闻羌笛之声,引发思乡之情 |
主题思想 | 表达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与对和平的渴望 |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 胡地的积雪已经消融,牧马归来;明月照耀着边塞的城楼,羌笛声悠扬。 |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 请问那梅花般的笛声是从哪里飘来?一夜之间,风儿把它吹满了关山。 |
三、诗歌赏析
《塞上听吹笛》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边塞夜景图。诗中“雪净胡天”描绘了边塞的寒冷与肃杀,“月明羌笛”则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哀婉的氛围。后两句借问“梅花何处落”,实则是借笛声寄托思乡之情,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巧妙结合,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意境和情感张力。
四、结语
《塞上听吹笛》不仅是一首描写边塞风光的诗作,更是一首抒发将士情怀的佳作。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表达,展现了古代边塞生活的真实画面和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