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霄云外的意思是什么】“九霄云外”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远离尘世、高高在上,或者比喻事情已经非常遥远、无法触及。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神话传说,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和象征意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九霄云外”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对该成语的总结与分析: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九霄云外 |
拼音 | jiǔ xiāo yún wài |
出处 | 出自《晋书·陶侃传》:“九霄云外,有仙人乘鹤而至。” |
含义 | 原指极高的天空,后引申为极高远的地方,也比喻事物远离现实或难以达到。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想法、目标、人物等脱离实际,或形容某事已遥不可及。 |
近义词 | 遥不可及、天边之外、高不可攀 |
反义词 | 近在咫尺、触手可及、贴近现实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述理想或梦想 | “他的理想如同九霄云外,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 |
形容人远离现实 | “他整天沉迷于幻想,仿佛生活在九霄云外。” |
比喻事情难以达成 | “这计划听起来很美好,但更像是九霄云外的梦。” |
三、文化背景
“九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的是极高的天空,古人认为天上共有九层,称为“九重天”或“九霄”。因此,“九霄云外”不仅是一种地理上的高度描述,更带有一种超凡脱俗、远离尘世的意境。
在文学作品中,这一成语常用来渲染一种神秘、缥缈的氛围,如神仙、仙人、梦境等意象。
四、注意事项
- 避免滥用:虽然“九霄云外”富有诗意,但在日常口语中使用过多可能显得不够接地气。
- 语境适配:应根据具体语境判断是否适合使用,尤其在正式或书面表达中需谨慎。
- 情感色彩:多用于中性或略带贬义,表示脱离实际或不切实际的想法。
总结
“九霄云外”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既表达了对高远境界的向往,也常用于批评脱离现实的行为或想法。在理解和使用时,应注意其语境和情感色彩,以确保表达准确、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