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霄云外的意思是】“九霄云外”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非常遥远的地方或极度高远的境界。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天空的想象,其中“九霄”指的是极高的天空,“云外”则表示云层之外,象征着远离尘世、超脱凡俗的意境。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九霄云外 |
拼音 | jiǔ xiāo yún wài |
出处 | 《晋书·天文志》等古籍中有所提及,后广泛用于文学作品 |
基本意思 | 形容极其遥远的地方,或指人思想、情感脱离现实,进入一种超然的境界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形容人的思绪飘忽不定、想法不切实际,或描述地点极为偏远 |
近义词 | 遥不可及、天南海北、心不在焉 |
反义词 | 脚踏实地、贴近现实、近在咫尺 |
二、成语详解
“九霄”原意是道教中所称的九重天,代表最高的天界;“云外”则是指云层之外,即超越世俗、接近神明的境地。因此,“九霄云外”不仅有物理上的“远”的含义,也带有精神层面的“高”的意味。
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更多用于比喻人的思维或情感脱离现实,比如一个人沉浸在幻想中,别人说他“心思在九霄云外”,意思是他的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想法过于空泛、不切实际。
三、使用示例
1. 句子举例:
- 他上课时总是心不在焉,仿佛心思都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 那座山峰高耸入云,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九霄云外。
2. 文学引用:
在古典小说中,常有描写人物修行达到极高境界,称之为“身在九霄云外”,象征其已超凡脱俗。
四、注意事项
- “九霄云外”虽然常用,但不宜过度使用,以免显得语言贫乏。
- 在正式写作中,建议根据语境选择更贴切的表达方式。
- 若想增强文章的原创性,可以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扩展,如描写一个故事中人物的思想状态,或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九霄云外”的意境。
五、结语
“九霄云外”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中华文化中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一种诗意表达。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梦想的同时,也要脚踏实地,避免被虚无缥缈的想法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