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石出的意思】“水落石出”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事情经过调查或时间推移后真相大白,原本隐藏的问题或秘密被揭示出来。这个成语来源于自然现象:当水位下降时,石头就会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在条件成熟后自然显现。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水落石出 |
拼音 | shuǐ luò shí chū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水落石出,事显人明。” |
释义 | 比喻事情的真相在条件成熟后自然显现,不再隐藏。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调查、揭露真相的过程,也可用于日常表达事物的本质暴露。 |
近义词 | 真相大白、原形毕露、水落石现 |
反义词 | 隐而不发、藏头露尾、雾里看花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水落石出”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原意是水位下降后,石头自然显露。后来这一说法被引申为一种比喻,用来形容事情的真相随着条件的变化而逐渐浮出水面。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文学作品以及日常交流中,强调通过观察、分析或时间推移,最终揭示事情的本来面目。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新闻报道 | 经过警方调查,这起案件终于水落石出。 |
文学作品 | 随着剧情发展,人物之间的关系也渐渐水落石出。 |
日常生活 | 他一直隐瞒的事情,最后还是水落石出。 |
四、注意事项
1. 适用范围:该成语适用于正式或半正式场合,不宜用于过于口语化的表达。
2. 搭配对象:多用于描述事件、问题、秘密等,不适用于人物性格或情感状态。
3. 避免误用:不要将其与“水到渠成”混淆,后者强调条件具备后的自然结果,而非真相浮现。
五、总结
“水落石出”是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它提醒人们,无论事情多么复杂或隐秘,只要时机成熟、条件具备,真相终将显现。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