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选问答 >

推敲的典故简介

2025-09-17 21:39:56

问题描述:

推敲的典故简介,真的急死了,求好心人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7 21:39:56

推敲的典故简介】“推敲”一词源自唐代诗人贾岛的一段创作经历,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典故。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诗歌语言的严谨态度,也反映了创作过程中反复斟酌、精益求精的精神。

一、典故来源

据《唐才子传》记载,唐代诗人贾岛在创作《题李凝幽居》一诗时,其中有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在“敲”字与“推”字之间反复思考,难以决定用哪个更贴切。于是他骑着毛驴,在路上一边走一边比划,甚至引起了当时韩愈的注意。韩愈听后建议用“敲”字,因为“敲”字更有声音,更能体现月夜的静谧与僧人入寺的礼貌。从此,“推敲”便成为“反复斟酌词语”的代名词。

二、典故意义

“推敲”不仅仅是一个关于选择动词的故事,它还象征着一种对文字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古代文人中,这种精神被广泛推崇,也成为后世作家在创作中追求语言精准的重要参考。

三、总结表格

项目 内容
典故名称 推敲的典故
出处 《唐才子传》
主要人物 贾岛、韩愈
诗句内容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关键字 推、敲
故事背景 贾岛在创作中反复斟酌用词
意义 反映了古人对诗歌语言的严谨态度
现代影响 成为“反复斟酌”的代名词

四、结语

“推敲”这个成语,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它提醒我们,在写作或表达中,每一个字词的选择都可能影响整体的效果。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得中国古典文学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