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而无信什么意思】“言而无信”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这个成语源自《论语·颜渊》:“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后来,“言而无信”便成为对这种行为的直接描述。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言而无信 |
拼音 | yán ér wú xìn |
出处 | 《论语·颜渊》 |
释义 | 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指人失信于人 |
近义词 | 背信弃义、出尔反尔 |
反义词 | 一诺千金、言而有信 |
二、成语来源与含义
“言而无信”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信”是做人最基本的品德之一。他认为,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信用,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因此,“言而无信”不仅是对个人道德的批评,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诚信的高度重视。
在现代汉语中,“言而无信”多用于批评那些承诺了却不履行、欺骗他人的人。它不仅是一种道德谴责,也是一种人际关系中的负面评价。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工作场合 | 合同签订后却违约,同事认为他言而无信。 |
家庭关系 | 父母答应带孩子去游乐园,结果临时变卦,孩子觉得父母言而无信。 |
商业合作 | 一方未按约定付款,导致对方对其失去信任,称其言而无信。 |
四、如何避免“言而无信”
1. 诚实守信:说话前先考虑是否能够做到。
2. 量力而行:不要轻易承诺自己无法完成的事情。
3. 及时沟通:如果遇到困难无法履行承诺,应及时说明原因。
4. 建立信誉:长期保持诚信,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五、总结
“言而无信”是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成语,强调了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社会,一个言而无信的人往往难以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言行一致,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