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原文及翻译】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人尊称为“范文正公”。他一生清廉自律,乐善好施,尤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闻名于世。其“轻财好施”的品格,是其人格魅力的重要体现。
一、原文节选
《宋史·范仲淹传》中有关于范仲淹“轻财好施”的记载如下:
> “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常以俸禄赒给亲族,不以私利自安。”
又载:
> “仲淹性至孝,母卒,葬于吴中,遂居焉。……平生不殖产业,惟以义方教子孙。”
二、翻译解析
原文 | 翻译 |
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 范仲淹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天下大事当作自己的责任。 |
……常以俸禄赒给亲族,不以私利自安。 | 他经常用自己所得的俸禄来接济亲属,不因个人利益而安心。 |
仲淹性至孝,母卒,葬于吴中,遂居焉。 | 范仲淹非常孝顺,母亲去世后,他将她安葬在吴中,于是就在那里定居下来。 |
……平生不殖产业,惟以义方教子孙。 | 他一生不经营产业,只注重用道义来教育子孙后代。 |
三、总结
范仲淹一生崇尚节俭、淡泊名利,尤其在钱财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不仅不追求个人财富的积累,反而常常将俸禄用于帮助他人、接济亲友,体现了他“重义轻利”的高尚情操。
他的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士人阶层,也为后世树立了良好的道德典范。在今天看来,范仲淹“轻财好施”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应关注社会公益、重视精神修养,而非一味追求物质享受。
四、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人物 | 范仲淹(范文正公) |
时代 | 北宋 |
主要品质 | 轻财好施、重义轻利、清廉自律 |
行为表现 | 不营产业、赒给亲族、教子以义 |
精神内涵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现实意义 | 弘扬传统美德,倡导社会责任感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范文正公的“轻财好施”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更是对儒家“仁爱”思想的实践。他的故事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