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网之鱼是什么意思】“漏网之鱼”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逃过渔网的鱼”,比喻那些本应被抓住、却侥幸逃脱的人或事物。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犯罪分子、罪犯或某些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被发现或惩罚,从而逃脱了应有的制裁。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漏网之鱼 |
拼音 | lòu wǎng zhī yú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其民不获,其车不获,其民不获,其车不获。”后来引申为“漏网之鱼”。 |
含义 | 比喻逃脱法律制裁的罪犯或未被发现的人或事物。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也可口语中使用,多用于描述逃脱惩罚的人。 |
近义词 | 侥幸逃脱、漏网之徒、逍遥法外 |
反义词 | 落网之鱼、绳之以法、受到惩罚 |
二、常见用法与例句
1. 用于描述罪犯
- 他虽然作案多次,但一直未能被警方抓获,成了真正的“漏网之鱼”。
2. 用于描述事件或问题
- 这次调查虽然查出不少问题,但仍有一些细节未被发现,可以说是“漏网之鱼”。
3. 用于比喻未被发现的事物
- 这些数据中可能还存在一些“漏网之鱼”,需要进一步分析。
三、延伸理解
“漏网之鱼”不仅仅适用于法律层面,也可以用于其他领域,比如:
- 商业领域:某些违规操作未被发现,成为“漏网之鱼”。
- 学术领域:论文抄袭未被检测出来,也可以说是“漏网之鱼”。
- 生活场景:比如考试作弊未被发现,也是一种“漏网之鱼”的现象。
四、总结
“漏网之鱼”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本应受到处罚或被发现,却因各种原因逃脱了的人或事。它提醒人们,即使暂时没有被发现,最终仍可能面临后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遵守规则,避免成为“漏网之鱼”。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文化背景,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