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服口服是什么意思解释一下】“心服口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事实和道理面前,内心真正地认同并接受对方的观点或行为,不再有异议。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从心底的佩服和认可”,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服从。
一、
“心服口服”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人心所服,莫不归之。”意思是说,只有当一个人的行为和观点被他人真心认可时,才能真正赢得他人的信服。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在争论、辩论或竞争中,一方因理据充分、表现优异而让对手心悦诚服。
该成语多用于褒义语境,表示对某人能力、智慧或公正性的高度认可。它强调的是“由内而外”的认同感,而非被动的接受。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心服口服 |
拼音 | xīn fú kǒu fú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含义 | 内心真正佩服、认可,不再有异议 |
用法 | 常用于描述因事实、道理或能力而让人信服 |
词性 | 动词性成语(也可作形容词) |
近义词 | 心悦诚服、五体投地、甘拜下风 |
反义词 | 坚持己见、不服气、强词夺理 |
使用场景 | 辩论、比赛、工作、生活等场合中,表达对他人能力的认可 |
三、使用示例
- 他在比赛中表现出色,对手都心服口服。
- 老师讲得清楚明白,学生们纷纷心服口服。
- 这个方案逻辑严密,连反对者也心服口服。
四、小结
“心服口服”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更是一种态度和境界。它体现了尊重、理性与真诚,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品质。在日常生活中,若能真正做到“心服口服”,不仅能提升个人形象,也能促进更和谐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