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怎么读什么意思】“兀”是一个汉字,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一些特定语境中却有着独特的意义。本文将从发音、含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兀”字共有两种常见读音:wù 和 wū,分别对应不同的含义和用法。其中,“wù”是主要读音,常用于表示“高耸、突出”的意思;而“wū”则多用于方言或古文中的特殊用法。此外,“兀”在某些情况下也作为人名或地名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兀”字的使用相对较少,但其在诗词、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尤其在描写山势、人物形象时,能增添语言的表现力。
二、表格总结
汉字 | 读音 | 含义 | 用法示例 | 备注 |
兀 | wù | 高耸、突出 | 兀立、兀然 | 常用于形容山、石等高大突起的样子 |
兀 | wū | 方言或古文用法 | 兀坐、兀自 | 多见于古文或地方语言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
兀 | / | 人名/地名 | 兀良、兀术 | 在历史人物或地名中出现,如金朝将领完颜兀术 |
兀 | / | 形容词 | 兀傲、兀然 | 表示高大、挺拔或突然的样子 |
三、扩展说明
1. 读音区别
- “wù” 是“兀”的标准读音,常用于书面语和文学作品中。
- “wū” 则是方言或古文中较常见的读音,现代普通话中已较少使用。
2. 常见词语
- 兀立:形容高大而挺拔地站立。
- 兀然:突然、猛然的样子。
- 兀自:独自、自己。
3. 文化背景
- 在古诗文中,“兀”常用来描绘山峰、岩石的形态,如“孤峰兀立”。
- 在历史人物中,“兀术”是金国名将,名字中的“兀”字带有民族特色。
四、结语
“兀”字虽不常见,但其在文学和历史中的应用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了解其读音与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和传统文化。如果你在阅读中遇到这个字,可以根据上下文判断其具体含义,避免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