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兀穷年意思是什么】“兀兀穷年”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专心致志、勤奋刻苦地度过整个一年。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多用来赞美那些在学术、艺术或事业上坚持不懈、默默耕耘的人。
一、成语解析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兀兀穷年 | wù wù qióng nián | 形容人专心致志、勤勉不懈地度过一年 | 《晋书·王羲之传》:“兀兀穷年,不辞劳苦。”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人勤奋努力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兀兀”原意为“高耸的样子”,引申为“专心致志”的状态;“穷年”则是“终其一生”或“整整一年”的意思。合起来,“兀兀穷年”便表达了一个人长时间专注于某事,不畏艰难、持续奋斗的精神。
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为了追求学问、书法、绘画等技艺,常常“兀兀穷年”,废寝忘食,最终成就非凡。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夜以继日 |
反义词 |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得过且过、敷衍了事 |
四、使用场景举例
1. 学习方面:他在备考期间兀兀穷年,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2. 工作方面:这位工程师多年来兀兀穷年,终于完成了这项重大工程。
3. 艺术创作:她为了完成一幅画作,兀兀穷年,几乎不眠不休。
五、总结
“兀兀穷年”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强调的是长期坚持、专注投入的精神。它不仅适用于学习和工作,也可以用来形容艺术家、科学家等在各自领域中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态度。
在现代社会,面对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兀兀穷年”提醒我们:真正的成就往往来自于日复一日的努力与积累,而不是一时的灵感或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