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三分的意思是】“入木三分”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指书法笔力刚劲有力,形容书法笔法非常有力,深入木板三分。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比喻分析问题非常深刻、透彻,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入木三分 |
拼音 | rù mù sān fēn |
出处 | 《书断》: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迹渗入木板三分深。 |
原意 | 形容书法笔力遒劲,墨迹深入木板。 |
引申义 | 比喻分析问题深刻、见解独到。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分析能力或写作、演讲等表达方式深刻到位。 |
近义词 | 切中要害、鞭辟入里、一针见血 |
反义词 | 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不着边际 |
二、成语的来源与演变
“入木三分”最早出自唐代张怀瓘的《书断》,讲述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据说他在一块木板上写字,后来雕刻工匠在刻字时发现墨迹竟然深入木板三分,可见其笔力之强。从此,“入木三分”便成为形容书法功力深厚的一个典故。
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成语逐渐从书法领域扩展到文学、政治、学术等多个领域,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分析、判断或表达非常深入、精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洞察力。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文学评论 | 他的文章入木三分,对人性的剖析令人印象深刻。 |
政治分析 | 这位专家的报告入木三分,直指问题核心。 |
教育教学 | 老师的讲解入木三分,学生听后豁然开朗。 |
商业分析 | 这个市场分析报告入木三分,为企业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
四、总结
“入木三分”不仅是一个关于书法的成语,更是一种对深度思考和精准表达的高度赞美。它强调的不仅是技艺的高超,更是思想的深刻和洞察力的敏锐。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做到“入木三分”,往往意味着一种难得的理性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