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老汉语大词典】“告老”一词在汉语中常用于描述官员因年老或身体原因请求辞去官职,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它不仅是一个历史现象,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年长者的尊重与礼遇。《汉语大词典》作为一部权威的汉语辞书,对“告老”的释义、用法及相关词汇进行了详细收录和解释。以下是对“告老”及相关内容的总结与分析。
一、概念总结
“告老”原指官员因年老体衰而主动辞官回乡的行为,后引申为退休、退隐之意。在古代,这一行为不仅是个人选择,也受到社会制度与文化观念的影响。《汉语大词典》中对“告老”一词的解释较为全面,涵盖了其来源、演变、用法及常见搭配。
二、核心内容归纳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官员因年老或身体原因辞去官职,归隐田园。 |
出处 | 最早见于《汉书·王莽传》:“告老还乡。” |
演变 | 从原始的辞官行为,逐渐演变为“退休”的代称。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见于古籍、文学作品及历史文献中。 |
近义词 | 退休、致仕、归田、退隐 |
反义词 | 留任、任职、从政 |
相关成语 | 告老还乡、功成身退、急流勇退 |
三、文化背景与意义
“告老”不仅是个人职业生涯的终点,更是一种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古人讲究“知进知退”,认为人到一定年纪应懂得适时退出权力中心,回归家庭与自然。这种观念在儒家思想中尤为突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阶段划分。
此外,“告老”也常与“致仕”、“退休”等词混用,但“告老”更侧重于因年龄或健康原因而主动辞职,带有较强的自愿性和道德色彩。
四、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告老”一词使用频率较低,更多出现在文学、历史研究或正式文书中。日常口语中多用“退休”替代。然而,在某些正式场合或传统文化语境中,“告老”仍具有一定的表达效果和文化内涵。
五、结语
“告老”作为汉语中的一个重要词汇,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不仅记录了古代官员的职业生涯轨迹,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年长者尊重的传统美德。通过《汉语大词典》的收录与解释,我们得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词语的内涵与外延,也为语言学习与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如需进一步了解“告老”在不同朝代的具体表现或相关历史人物的事迹,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及相关历史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