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胆俱裂简体】一、
“心胆俱裂”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恐惧或震惊时的心理状态。原意是“心脏和胆都被吓裂了”,比喻人因惊恐而极度不安,甚至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写人物在面对巨大压力、危险或意外事件时的反应。
虽然“心胆俱裂”本身并不是一个简体字版本的成语,但在现代中文语境中,“简体”通常指中国大陆使用的简化汉字。因此,“心胆俱裂简体”可能指的是该成语在简体中文中的表达形式,或者是指与该成语相关的简体字文本内容。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这一成语的基本信息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情况,以下为一份简要总结表格: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心胆俱裂 |
拼音 | xīn dǎn jù liè |
简体字 | 心胆俱裂(即为简体字写法) |
繁体字 | 心膽俱裂 |
含义 | 形容极度恐惧或震惊,心理受到极大冲击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心胆俱裂,不敢言。”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描述人物在极端情绪下的反应 |
近义词 | 胆战心惊、惊魂未定、心惊肉跳 |
反义词 | 镇定自若、从容不迫、泰然自若 |
使用场景 | 文学、影视、新闻报道等,用于描绘紧张、恐怖的情节 |
常见搭配 | 心胆俱裂地喊叫、心胆俱裂地看着、心胆俱裂的瞬间 |
三、结语
“心胆俱裂”作为一句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依然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实用性。无论是在文学创作还是日常表达中,它都能准确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虽然“简体”一词在此并不改变成语本身的含义,但其在简体字环境下的使用频率较高,尤其在大陆地区更为常见。
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心胆俱裂”这一成语的基本信息及应用方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