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里藏针的意思】“棉里藏针”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柔软的棉絮中藏着尖锐的针”。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外表温和、亲切,但内心却隐藏着锋利或严厉的一面,常用于描述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好说话、容易相处的人,实际上却心思缜密、态度强硬,甚至带有讽刺或批评的意味。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棉里藏针 |
拼音 | mián lǐ cáng zhēn |
释义 | 表面柔和,内里却有锋芒,形容人外柔内刚或表面和善,实则心机深沉。 |
出处 | 不见于古代典籍,多为现代口语化表达,常见于文学作品或日常用语中。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带有贬义或中性色彩,视语境而定。 |
近义词 | 外圆内方、绵里藏针(与本词同义) |
反义词 | 露骨直率、直言不讳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子 |
描述性格 | 他为人谦和,看似好说话,实则是棉里藏针之人,稍有冒犯便不留情面。 |
批评行为 | 这种棉里藏针的做法,让人难以捉摸,也容易引发误会。 |
文学描写 | 小说中的角色表面温柔体贴,实则棉里藏针,暗藏杀机。 |
三、总结
“棉里藏针”这一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或事物的双重性格:外表柔和,内在锋利。它既可用于褒义,如形容人处事圆滑、善于隐藏;也可用于贬义,表示虚伪、心机重。在实际使用中,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其情感色彩。
结语
“棉里藏针”虽非传统成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已广泛使用,尤其在描述人际关系和性格特点时,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和画面感。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我们在交流中更准确地把握他人意图,避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