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应接不暇”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事情太多、人忙不过来,无法一一应对。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接待、处理事务或观看事物时的繁忙状态。
一、成语释义
成语 | 应接不暇 |
拼音 | yìng jiē bù xiá |
出处 | 《世说新语·言语》:“文帝(曹丕)在东宫,尝与钟会论事,会曰:‘臣闻天子之礼,百官奉职,而不敢自专。今陛下以大圣之德,统御四海,臣虽愚陋,敢不竭诚。’帝曰:‘此言甚善,然应接不暇,岂能尽心?’” |
本义 | 接待或应付的事情太多,来不及应付。 |
引申义 | 形容事情繁多、人手不足,或观赏的东西太多,令人目不暇接。 |
二、用法与例句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述接待繁忙 | 这个节日游客太多,工作人员应接不暇。 |
描述事物繁多 | 新品发布会现场精彩纷呈,观众应接不暇。 |
表达忙碌状态 | 工作任务繁重,他每天应接不暇。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应付不过、手忙脚乱、应接不暇 |
反义词 | 游刃有余、从容不迫、闲庭信步 |
四、使用注意事项
- “应接不暇”多用于书面语,口语中较少使用。
- 通常用于描述“人”或“情况”的繁忙,而非具体物品。
- 注意不要与“目不暇接”混淆,后者强调“看不过来”,而“应接不暇”更强调“应付不过来”。
五、总结
“应接不暇”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因事务过多而导致的忙乱状态。它不仅可用于描述实际的工作压力,也可用于形容观赏体验的丰富性。掌握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在写作和日常交流中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