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捕蛇者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写的一篇寓言性散文,通过讲述永州捕蛇人蒋氏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当时社会赋税之重、民不聊生的现实。文章语言精炼,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人文关怀。
一、
《捕蛇者说》以“捕蛇”为线索,讲述了作者在永州遇到一位年迈的捕蛇人——蒋氏。蒋氏祖辈世代以捕蛇为业,虽然危险万分,但因为可以免除赋税,所以仍坚持捕蛇。文章通过蒋氏的自述,反映了当时苛捐杂税对百姓的压迫,以及官吏横征暴敛的残酷现实。最后,作者表达了对这种制度的不满与同情,并呼吁改革。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余闻而愈悲。 | 我听了之后更加悲伤。 |
君将哀而生之乎? | 你将同情并让我活下去吗? |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 现在我继承这职业已经十二年了,几乎死过好几次。 |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 我小心地起来,看看陶罐,如果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 |
且吾闻古之有天下者,不使民困。 | 而且我听说古代拥有天下的君主,不会让百姓陷入困境。 |
今夫不知夫之害,则以其所知者为利也。 | 现在有些人不知道这种危害,却把他们知道的东西当作好处。 |
苟得闻此,虽日杀吾一人,吾亦乐也。 | 如果能听到这些话,即使每天杀我一个,我也愿意。 |
余闻之,悲夫! | 我听了之后,感到非常悲哀! |
三、文章特点
- 结构清晰:文章以“捕蛇”为引,层层递进,揭示社会问题。
- 语言生动:通过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增强感染力。
- 思想深刻:批判赋税之重,表达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 情感真挚:作者以亲身经历为背景,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四、启示与思考
《捕蛇者说》不仅是一篇记叙文,更是一篇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政论文。它提醒我们关注民生疾苦,反思社会制度的合理性。在当今社会,虽然赋税制度已大为改善,但公平与正义仍是永恒的话题。
如需进一步探讨柳宗元的其他作品或唐代散文风格,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