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话巴山夜雨时】“却话巴山夜雨时”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原诗为:
>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相聚时回忆此刻情景的期盼。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是唐诗中极具代表性的抒情之作。
“却话巴山夜雨时”不仅是诗句中的一个片段,更承载了深厚的情感与人生感悟。它描绘了一个在异乡漂泊、思念故人的情景,同时又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这种“今夕何夕”的感慨,使得这句诗成为后世文人常引用的经典语句。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李商隐《夜雨寄北》 |
原文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作者 | 李商隐(唐代) |
诗体 | 七言绝句 |
主题 | 思念、离别、期待重逢 |
情感基调 | 深沉、含蓄、略带哀愁 |
用典/意象 | 巴山夜雨、西窗烛、归期未定 |
现代意义 | 表达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
文学价值 | 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情感真挚 |
结语:
“却话巴山夜雨时”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身处何地,那些曾经的风雨与等待,终将在某个时刻被温暖地回忆与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