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蜜腹剑由什么典故而来】“口蜜腹剑”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表面上说话温和、甜言蜜语,内心却充满恶意或阴谋。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真实的历史典故,源自唐朝的一位权臣——李林甫。
一、成语来源总结
“口蜜腹剑”最早出自《资治通鉴·唐纪》,讲述的是唐朝奸相李林甫的故事。他外表和善,言语动听,但内心狠毒,善于排挤异己,掌握大权后对朝廷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口蜜腹剑”成为对他性格的生动概括。
二、典故
项目 | 内容 |
成语出处 | 《资治通鉴·唐纪》 |
出处原文 | “口有蜜,腹有剑。” |
意思 | 表面温和,内心狠毒 |
历史人物 | 李林甫(唐朝奸相) |
背景 | 唐玄宗时期,李林甫专权,排斥贤臣,导致朝政腐败 |
成语用法 | 多用于批评虚伪、心怀不轨之人 |
三、历史背景简述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他在任期间长期把持朝政,打压忠良,提拔亲信,形成了“口蜜腹剑”的形象。据《资治通鉴》记载,他表面上对人谦和有礼,甚至“每见人,必先以甘言诱之”,但一旦得势,便暗中陷害,排除异己,最终导致唐朝政治腐败,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隐患。
四、现代应用与启示
在现代社会,“口蜜腹剑”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表面友好、实则心怀鬼胎的人。它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警惕,不能仅凭表面的善意判断他人。同时,也警示人们不要被虚假的表象所迷惑,应注重内在品质与行为动机。
通过了解“口蜜腹剑”的典故,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也能从中汲取为人处世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