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蛇尾成语故事】“虎头蛇尾”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事情开始时声势浩大,但结尾却草率、不完整或收场无力。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常用于批评某些人做事缺乏始末一致的作风。
成语出处
“虎头蛇尾”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夫君子之行,动则为世表,言则为世法,故其事如虎头蛇尾,不可久也。”后来在民间流传中,逐渐演变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成语。
成语含义
- 虎头:比喻开头气势强大、声势浩大。
- 蛇尾:比喻结尾软弱无力、收场仓促。
整体意思是:事情开始时有声有色,但到了最后却草草收场,没有善终。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虎头蛇尾 |
拼音 | hǔ tóu shé wěi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含义 | 开头声势浩大,结尾却草率无力 |
用法 | 形容做事缺乏始末一致,前后不协调 |
近义词 | 半途而废、有始无终、草草收场 |
反义词 | 善始善终、有头有尾、善始善终 |
典型例子 | 某公司创业初期发展迅速,但后期管理混乱,最终失败 |
成语故事(简述)
相传古代有一位将军,作战勇猛,初战告捷,士气高涨,被百姓称为“虎头”。然而,在后续战斗中,他轻敌冒进,导致兵败如山倒,最终落得个“蛇尾”的结局。人们便用“虎头蛇尾”来形容这种前后反差极大的情况。
现代应用
在现代生活中,“虎头蛇尾”常用于描述各种行为和事件:
- 工作:某项目前期投入大量精力,但临近结束时却敷衍了事。
- 学习:学生一开始兴趣浓厚,但到后期失去动力,成绩下滑。
- 写作:文章开头精彩,但结尾仓促,缺乏总结。
总结
“虎头蛇尾”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对做事态度的提醒。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做到善始善终,避免因中途松懈而导致前功尽弃。只有坚持到底,才能真正体现出一个人的责任感与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