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宪法是在哪一次制定的】中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通过的,但若追溯“第一部宪法”的历史,则需要从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谈起。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曾有多次制定宪法或类似宪法文件的尝试,其中最早的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宪法,通常被认为是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不过,如果问题中的“第一部宪法”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宪法,那么答案则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正式宪法。
在中国近代史上,“宪法”的概念逐渐引入并发展。最早的宪法性文件可追溯至清末立宪运动,如1908年的《钦定宪法大纲》,但这仍属于封建帝制下的改革尝试。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宪法应为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确立了共和政体的基本框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现代宪法体系的正式建立。
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时间 | 1912年 |
背景 |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 |
性质 |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
特点 | 确立民主共和制度,限制总统权力 |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时间 | 1954年 |
背景 |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政权稳定 |
性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宪法 |
特点 | 确立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 |
综上所述,若按现代国家宪法标准来看,“第一部宪法”应为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而若从近代历史角度出发,则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视为中国早期的宪法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