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马可待成语解释介绍】“倚马可待”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通常用于称赞人的才思敏捷或文章写得又快又好。该成语出自《世说新语·文学》:“王右军(王羲之)作《兰亭序》,以鼠须笔书之,蚕茧纸,细密如鳞。时人谓之‘倚马可待’。”后来,“倚马可待”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成语,用来形容人在写作或构思时思路清晰、下笔如飞。
下面是对“倚马可待”成语的详细解释与相关资料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倚马可待 |
拼音 | yǐ mǎ kě dài |
出处 | 《世说新语·文学》 |
释义 |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也比喻事情很快就可以完成。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人的才思或办事效率高,常作谓语、宾语。 |
近义词 | 文不加点、一挥而就、行云流水 |
反义词 | 呆若木鸡、慢条斯理、迟疑不决 |
例子 | 他文采出众,倚马可待,一篇文章不过片刻便成。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夸赞他人写作速度快、思维敏捷,也可用于形容工作高效。 |
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人对文采和效率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才华与速度并重的价值观。在现代语境中,“倚马可待”依然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尤其在文学、写作、职场等场景中,常常用来表达对某人能力的认可与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