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踞龙盘是什么意思】“虎踞龙盘”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地势险要、气势雄伟的地理环境。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三国志·吴书·诸葛亮传》,原意是形容南京(古称建业、金陵)的地势如虎盘踞、龙蜿蜒,具有天然的防御优势。
一、成语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虎踞龙盘 |
拼音 | hǔ jù lóng pán |
出处 | 《三国志·吴书·诸葛亮传》 |
基本解释 | 形容地势险要、气势雄伟,多用于描述山川或城市地形。 |
引申义 | 比喻形势有利、根基稳固,也常用于形容国家或政权的稳固。 |
使用场景 | 地理描写、历史叙述、文学作品中常见。 |
二、详细解析
“虎踞”指的是老虎蹲伏,象征威武与力量;“龙盘”则是龙盘旋,寓意盘旋上升、气势磅礴。两者结合,形象地描绘出一种既稳固又充满张力的自然地貌。
在历史上,“虎踞龙盘”最常用来形容南京的地理位置。南京地处长江之滨,北有紫金山,南临秦淮河,山环水绕,易守难攻,因此被历代兵家视为战略要地。诸葛亮曾在此地观察地形后感叹:“钟阜龙蟠,石城虎踞”,由此得名。
三、现代应用
如今,“虎踞龙盘”不仅用于描述地理环境,在文学、影视、新闻报道中也常被引用,以突出某地的历史厚重感和地理优势。例如:
- 文学作品:如《红楼梦》等古典小说中,常借“虎踞龙盘”来形容京城或重要城市的气势。
- 旅游宣传:南京等地的旅游广告中,也会使用这一成语来增强文化吸引力。
- 新闻报道:在描述城市发展、城市规划时,有时也会用“虎踞龙盘”来形容其发展潜力。
四、常见误用
虽然“虎踞龙盘”常用于正面的地理描述,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被误解为“居高临下、不可一世”的态度,因此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五、总结
“虎踞龙盘”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既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地理的深刻观察,也蕴含了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之地的推崇。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符号。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成语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可参考《三国演义》《资治通鉴》等经典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