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多孔板】总结:
384多孔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药物筛选、细胞培养等领域的实验工具。它由多个微孔组成,通常用于高通量实验,具有高密度、高效率和标准化操作等特点。该板的结构设计使得实验操作更加便捷,同时减少了试剂用量和实验成本。本文将对384多孔板的基本信息、用途、规格以及优缺点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384多孔板简介
384多孔板是一种标准的微孔板,拥有384个独立的小孔,每个孔的容量通常为50–200 μL,适用于多种生物化学和细胞实验。其孔径尺寸较小,适合高通量筛选(HTS)和自动化实验流程。常见的材质包括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等,表面处理方式多样,如未经处理、亲水处理或包被处理,以适应不同的实验需求。
主要用途
| 用途 | 说明 |
| 药物筛选 | 用于快速测试化合物对细胞或酶的活性影响 |
| 细胞培养 | 支持细胞在小体积中的生长与观察 |
| 酶反应 | 适用于各种酶动力学研究 |
| 免疫检测 | 如ELISA等免疫分析方法 |
| 毒性测试 | 评估化合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
常见规格
| 规格 | 尺寸(mm) | 孔数 | 孔容(μL) | 材质 | 表面处理 |
| 384孔板 | 127.8×85.5 | 384 | 50–200 | PS/PP | 未处理/亲水/包被 |
优点
- 高通量:一次可处理大量样本,提高实验效率
- 节省试剂:小孔容积减少试剂使用量
- 兼容性强:适配多种仪器设备(如读板仪、自动移液器)
- 易于自动化:支持机器人操作,提升实验一致性
缺点
- 操作要求高:需精确控制加样量和时间
- 清洗困难:小孔清洁难度较大,易残留
- 成本较高:相比96孔板,价格略高
总结
384多孔板因其高密度、高效率和良好的兼容性,在现代实验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药物研发、细胞生物学还是免疫学研究,它都是不可或缺的实验工具。选择合适的384多孔板,能够显著提升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是科研人员进行高效实验的重要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