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服口服是什么意思】“心服口服”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事实、道理或能力面前完全信服,不再有异议。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内心的认同和真诚的佩服,而不是表面的服从。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心服口服 |
拼音 | xīn fú kǒu fú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后世引申为“心服口服”。 |
释义 | 内心真正佩服,口中也表示认可,形容彻底信服。 |
近义词 | 心悦诚服、甘拜下风、佩服不已 |
反义词 | 坚持己见、强词夺理、不服气 |
用法 | 通常用于描述对某人能力、观点或行为的认可,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场合 | 他提出的方案非常合理,大家都心服口服。 |
学习中 | 老师讲解得清晰明了,学生们都心服口服。 |
比赛中 | 对手表现太出色,裁判不得不心服口服。 |
日常生活 | 他的解释合情合理,我心服口服。 |
三、常见误区
1. 不要与“口服心不服”混淆
“口服心不服”是指表面上答应,但内心并不认同,与“心服口服”正好相反。
2. 注意语气和语境
“心服口服”多用于正面评价,不适合用于贬义或讽刺语境。
3. 避免过度使用
虽然这是一个常用成语,但若频繁使用,可能显得不够自然。
四、总结
“心服口服”是一种表达高度认同的成语,强调的不仅是外在的接受,更是内心的信服。它适用于多种场合,尤其是在需要体现尊重、认可或专业性时更为恰当。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