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舞足蹈什么意思】“手舞足蹈”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情绪激动、高兴或兴奋时的动作表现。这个成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语言表达。
一、成语解析
成语名称:手舞足蹈
拼音:shǒu wǔ zú dǎo
结构:联合式
字面意思:手和脚都在动,形容人非常高兴或激动的样子。
引申意义:多用于形容人因喜悦、兴奋、激动而做出夸张的肢体动作。
二、成语来源
“手舞足蹈”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虽然原文中没有直接出现“手舞足蹈”,但后人根据对庄子思想的理解,逐渐将这一成语用于描述人情绪外露的状态。
三、用法与例句
使用场景 | 例句 | 说明 |
表达极度高兴 | 他听到自己通过考试的消息后,手舞足蹈地跳了起来。 | 形容非常开心,动作夸张。 |
描述情绪激动 | 她看到久违的朋友时,忍不住手舞足蹈起来。 | 强调情绪的强烈反应。 |
用于幽默或夸张描写 | 小明在比赛中赢得第一名,手舞足蹈得像个孩子。 | 带有调侃或夸张语气。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词语 | 说明 |
近义词 | 欢天喜地、兴高采烈、喜形于色 | 都表示情绪高涨、高兴的状态。 |
反义词 | 无精打采、闷闷不乐、垂头丧气 | 表示情绪低落、缺乏活力的状态。 |
五、总结
“手舞足蹈”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高兴、激动或兴奋时的表现。它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还能让交流更加生动有趣。在写作或口语中合理运用,可以增强表达效果,使语言更具感染力。
成语 | 手舞足蹈 |
含义 | 形容人因高兴或激动而做出夸张的肢体动作 |
来源 | 《庄子·齐物论》(引申而来)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情绪外露、兴奋或激动的情景 |
近义词 | 欢天喜地、兴高采烈 |
反义词 | 无精打采、闷闷不乐 |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语言知识,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