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置喙的成语解释及意思】“不容置喙”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不容他人插嘴或发表意见的情境。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书面表达中都较为常见,尤其在强调权威性、决策权或讨论过程中不允许他人干涉时使用。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不容置喙 |
拼音 | bù róng zhì huì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人主不言,而天下莫敢言;人主不争,而天下莫敢争。故曰:‘不容置喙’。” |
释义 | 指不允许别人插嘴或发表意见,形容某人或某事具有绝对的发言权或决定权,他人无权干涉。 |
近义词 | 一言九鼎、不容争辩、独断专行 |
反义词 | 言听计从、集思广益、虚心纳谏 |
二、用法与示例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强调权威性 | 会议中领导态度坚决,不容置喙,大家只能默默配合。 |
描述强势行为 | 在这件事上,他一贯不容置喙,任何建议都会被直接驳回。 |
表达不满情绪 | 他总是不容置喙,根本不愿意听取别人的看法。 |
三、成语来源与演变
“不容置喙”最早见于《后汉书》,原意是指君主或领导者拥有绝对的权力,臣子不敢轻易提出异议。随着语言的发展,该成语逐渐演变为一种普遍的表达方式,用于形容在某些场合下,个人或团体对话语权的绝对控制。
四、使用注意事项
- 适用场合:适用于正式或半正式场合,如会议、报告、政策制定等。
- 语气色彩:多带有严肃、权威的意味,有时也可能隐含批评意味(如指某人过于专断)。
- 避免滥用:在需要民主协商或开放讨论的环境中,频繁使用此成语可能显得不合时宜。
五、总结
“不容置喙”是一个具有较强权威性和决断力的成语,常用于描述某种不容他人插话或干预的情况。它不仅体现了说话者的主导地位,也反映了在特定语境下的沟通风格。在实际使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运用,以避免造成误解或不必要的冲突。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不容置喙 |
拼音 | bù róng zhì huì |
释义 | 不允许别人插嘴或发表意见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用法 | 用于强调权威、决策权或禁止他人干涉 |
示例 | “他一向不容置喙,任何人提意见都会被驳回。” |
近义词 | 一言九鼎、独断专行 |
反义词 | 集思广益、虚心纳谏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不容置喙”这一成语的含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