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选问答 >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2025-09-16 09:59:16

问题描述: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跪求大佬救命,卡在这里动不了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6 09:59:16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篇重要文章,主要讲述了孟子与齐宣王关于“王道”与“霸道”的对话。文中通过对话形式,阐明了孟子主张以仁政治国、施行王道的思想,反对以武力和权术统治百姓的霸道做法。

一、

在本文中,齐宣王问孟子:“吾何以异于人哉?吾欲为王。”孟子则引导齐宣王思考真正的王者之道,即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推行德政,而非依靠武力和权谋。孟子举出齐桓公、晋文公虽有霸业,但并非真正的王者,因为他们的行为是以利为本,而非以民为本。

孟子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有将仁爱推广到天下,才能实现真正的王道。他指出,只要齐宣王愿意施行仁政,即使国家小,也能成为天下的主宰。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齐宣王问:“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可以听听吗?”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不谈论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因此后世没有流传下来,我也没有听说过。”
“无以,则王乎?” “那么,(你)想称王吗?”
曰:“否。吾何以异于人哉?吾欲为王。” (齐宣王)说:“不是。我凭什么和别人不同呢?我想称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请为王言其大略:” 孟子说:“这种心肠足以称王了。百姓都以为您吝啬,我请求为您讲一下大致的情况:”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如果您知道这一点,就不必指望百姓比邻国多。”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在五亩的住宅旁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绸了;养鸡、猪、狗等家禽家畜,不要错过它们的繁殖季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了。”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一百亩的田地,不要耽误农时,八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反复地告诉他们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东西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及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及别人的孩子,那么治理天下就像在手掌上转动一样容易。”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所以贤明的君主规定百姓的产业,一定要让他们向上足够奉养父母,向下足够养活妻子儿女,丰年能吃饱,荒年不至于饿死。”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然后引导他们向善,所以百姓追随您也很轻松。”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现在规定的百姓产业,向上不够奉养父母,向下不够养活妻子儿女,如果没有恒心,就会放纵邪僻,做各种坏事。”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等到他们犯了罪,才去惩罚他们,这是陷害百姓。”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哪里有仁爱的人在位,却做陷害百姓的事呢?”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所以贤明的君主规定百姓的产业,一定要让他们向上足够奉养父母,向下足够养活妻子儿女,丰年能吃饱,荒年不至于饿死。”

三、总结

《齐桓晋文之事》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深刻揭示了“王道”与“霸道”的本质区别。孟子认为,真正的王者应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心百姓的生计与教育,而不是依赖权术和武力。这篇文章不仅体现了儒家“仁政”的思想,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政治理念参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