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委而去的意思是什么】“相委而去”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篇,原句为:“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友人问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这句话的意思是:(朋友)丢下我一个人走了。
一、
“相委而去”中的“相”是代词,指“我”或“他”,“委”是“舍弃、丢下”的意思,“去”是“离开”。整句话的意思是“丢下我走了”或“丢下他走了”,常用来形容在约定或共同行动中,一方擅自离开,不守信用。
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失信、不负责任的行为,常见于古代文言文中,也常被现代人引用以表达对他人背信弃义的不满。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示例 |
相委而去 | xiāng wěi ér qù | 丢下我走了 / 丢下他走了 | 《世说新语·德行》 | 形容某人失约或不负责任地离开 | “你既然答应了,就不能相委而去。” |
三、使用建议
- 适用场合:可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达对他人失信行为的不满。
- 避免滥用:不宜用于日常口语中,因其较为文言化。
- 搭配使用:常与“失信”“无信”等词连用,增强语气。
通过了解“相委而去”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中的表达方式,并在适当场合合理使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