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逸待劳的词语解释】“以逸待劳”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也。”意思是:在战争中,用安逸的部队等待疲惫的敌人,以此来取得胜利。后来这个成语引申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不急于行动,而是先做好准备,等待对方因疲劳而出现破绽,再抓住时机一举击溃。
该成语强调的是“主动应变、稳中求胜”的策略思想,常用于军事、管理、竞争等场合,表示一种冷静、理智、有计划的应对方式。
一、词语解释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以逸待劳 |
出处 | 《孙子·军争》 |
字面意思 | 用安逸的人等待劳累的人 |
引申意义 | 在有利条件下,等待对方疲惫后发起进攻 |
使用场景 | 军事、竞争、管理、谈判等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 |
近义词 | 以静制动、养精蓄锐 |
反义词 | 勉强应战、仓促迎敌 |
二、使用示例
1. 军事领域
“我军采取以逸待劳的策略,让敌军长途跋涉后疲惫不堪,最终一举歼灭。”
2. 商业竞争
“面对竞争对手的频繁出击,公司选择以逸待劳,集中资源提升自身优势。”
3. 日常学习
“考试前不要熬夜突击,应保持良好状态,以逸待劳,迎接考试。”
三、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以逸待劳”不仅是一种战术,更是一种智慧。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强调通过战略部署和心理博弈来取得胜利,而非单纯依靠蛮力或速度。这种思想在现代生活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提醒人们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应保持冷静、理性,并善于把握时机。
四、结语
“以逸待劳”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既适用于古代战争,也适用于现代生活中的各种竞争与挑战。掌握这一策略,有助于我们在复杂环境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