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暮是甚么意思】“迟暮”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人年老或事物逐渐衰落的状态。它不仅带有时间流逝的意味,还隐含着一种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无奈。在文学、日常表达中,“迟暮”往往用来形容人步入老年,或事物走向衰退。
一、总结
“迟暮”一词源于古代诗词,常用来描绘人生晚景或事物的衰退阶段。其含义主要包括:
- 指人的年老:如“壮志未酬身先老,迟暮之年空悲切”。
- 指事物的衰败:如“昔日繁华已逝,唯余迟暮之感”。
- 带有情感色彩:多用于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或对美好不再的惋惜。
二、表格说明
| 词语 | 含义 | 用法示例 | 情感色彩 | 出处/来源 | 
| 迟暮 | 指人年老或事物衰落 | “他虽年过花甲,仍精神矍铄,不觉迟暮。” | 感叹、伤感 | 古代诗词、现代文学 | 
| 迟暮 | 事物的衰退状态 | “这座古庙早已迟暮,只剩残垣断壁。” | 悲凉、哀婉 | 文学描写、历史叙述 | 
| 迟暮 |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青春易逝,迟暮难追。” | 感伤、怀旧 | 现代散文、诗歌 | 
三、延伸理解
在实际使用中,“迟暮”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常常出现在诗词、文章中,用来表达对生命短暂、岁月无情的深刻体会。例如:
-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这些诗句中虽然没有直接出现“迟暮”,但其意境与“迟暮”的情感十分相似,都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四、结语
“迟暮”不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情感体验。它提醒我们珍惜当下,同时也让我们在面对衰老与变化时,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接受生命的自然规律。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会经历“迟暮”的阶段,而如何面对这一阶段,才是真正的智慧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