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丹东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丹东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是对本年度政府工作的总结与回顾。
一、总体工作情况
2025年,丹东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乡面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80亿元,同比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0亿元,同比增长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20亿元,同比增长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5,0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000元,分别同比增长5.5%和6.1%。
在重点工作中,丹东市持续推进对外开放、产业升级、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多方面取得新进展。
二、重点工作回顾
| 项目 | 工作内容 | 成果 |
| 经济发展 |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 新增规上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15% |
| 产业转型 | 深化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 光电信息、智能制造等产业产值增长12% |
| 对外开放 | 加强与东北亚地区的经贸合作,提升口岸通关效率 | 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同比增长8% |
| 城乡建设 |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基础设施升级 | 改造老旧小区20个,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5公顷 |
| 生态保护 | 强化污染防治,推进河湖治理和生态修复 | 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提升至9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85% |
| 民生保障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均等化 | 新建公办幼儿园5所,新增养老床位300张 |
| 乡村振兴 | 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 | 农业总产值增长7%,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 |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尽管2025年丹东市各项事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
- 产业结构仍需优化:传统行业占比偏高,新兴产业规模尚小;
- 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研发投入强度不足;
- 城乡发展不平衡: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较薄弱;
- 生态环境压力依然存在:部分区域污染治理任务繁重,生态修复需持续推进。
四、未来展望
2026年,丹东市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点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1. 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
2. 加快产业升级,壮大实体经济;
3. 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4.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5.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6. 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结语
2025年是丹东市砥砺奋进、开拓创新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上下团结一心、迎难而上,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谱写丹东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