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几月制定的现行宪法】中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通过并正式颁布的,这部宪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它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法律原则,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一、宪法制定背景
1982年之前,中国曾于1954年制定了第一部宪法,随后又经历了1975年和1978年的两次修订。这些宪法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家亟需一部更加科学、系统、符合国情的宪法来规范国家政治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因此,在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中国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宪法主要内容
1982年宪法共分为四章,包括:
- 序言
- 总纲
-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国家机构
其中,明确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与自由、国家机构的设置与职权等内容。
三、制定时间及过程
1982年宪法是在1980年成立的宪法起草委员会领导下,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多次讨论和修改后,最终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1982年12月4日通过并正式颁布。
| 项目 | 内容 |
| 宪法名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
| 制定时间 | 1982年12月4日 |
| 通过会议 |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
| 主要内容 | 国家性质、政治制度、公民权利、国家机构等 |
| 历史意义 |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标志 |
四、宪法的历史地位
1982年宪法自颁布以来,历经多次修正,如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以及2018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但它作为现行宪法的基础,依然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和指导意义。
这部宪法不仅体现了国家治理理念的转变,也反映了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法治追求,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总结:
1982年12月4日,中国通过了现行宪法,这部宪法奠定了中国现代法治体系的基础,至今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