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逸恶劳什么意思】“好逸恶劳”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喜欢安逸、厌恶劳动的不良习惯。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不愿付出努力、只想享受生活的人。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好逸 | 喜欢安逸的生活 |
恶劳 | 讨厌劳动 |
成语整体含义 | 喜欢安逸,厌恶劳动,形容人懒惰、不思进取 |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汉书·东方朔传》:“好逸恶劳,心口不一。”
- 用法:多用于批评或教育他人,指出其缺乏奋斗精神和责任感。
- 近义词: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不劳而获
- 反义词:勤劳刻苦、勤勉敬业、吃苦耐劳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家庭教育 | 父母常告诫孩子:“不要好逸恶劳,要努力学习。” |
工作场合 | 老板批评员工:“你这样好逸恶劳,怎么能把工作做好?” |
社会评论 | 新闻报道中提到:“部分年轻人好逸恶劳,影响了社会风气。” |
四、成语背后的文化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劳动被视为一种美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而“好逸恶劳”则被认为是道德缺失的表现。现代社会虽然强调个人自由和生活质量,但适度的劳动仍然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关键。
五、总结
“好逸恶劳”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值得警惕的生活态度。它提醒我们,安逸虽好,但过度追求安逸可能会导致失去奋斗的动力和生活的意义。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成就。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好逸恶劳 |
含义 | 喜欢安逸,厌恶劳动 |
出处 | 《汉书·东方朔传》 |
用法 | 批评懒惰、不思进取的行为 |
近义词 | 吃好懒做、游手好闲 |
反义词 | 勤劳刻苦、吃苦耐劳 |
文化意义 | 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反对懒惰 |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拓展阅读,可参考《成语词典》或相关传统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