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蹒跚的意思介绍】“步履蹒跚”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走路缓慢、不稳的状态。这个词语多用来形容年老体弱者行动不便,也可比喻事物发展迟缓、进展困难。在日常生活中,这一成语不仅用于描写人的动作,也常被引申为对某种状态或过程的描述。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步履蹒跚 |
拼音 | bù lǚ pán shān |
字面意思 | 步伐缓慢、摇晃不定 |
引申意义 | 行动迟缓、发展缓慢、状态不稳定 |
使用对象 | 多用于老年人、体弱者,也可用于抽象事物 |
情感色彩 | 带有轻微的怜悯或无奈情绪 |
二、用法举例
1. 描述人物状态
- 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在小路上,显得十分吃力。
- 他因受伤,走路时步履蹒跚,让人不禁心疼。
2. 比喻事物发展
- 这个项目由于资金不足,进展步履蹒跚,迟迟未能启动。
- 公司在转型初期,业务拓展步履蹒跚,面临诸多挑战。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步履维艰、行步艰难、蹒跚而行 |
反义词 | 迈步如飞、健步如飞、步伐稳健 |
四、常见错误与注意事项
- 误用场景:不宜用于形容年轻人或健康人,除非是特定情境下的比喻。
- 语气把握:该词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使用时需注意语境是否合适。
- 搭配使用:通常与“行走”“前进”等动词搭配使用,如“步履蹒跚地走来”。
五、结语
“步履蹒跚”虽是一个简单成语,但在实际使用中却能传达出丰富的感情和画面感。无论是描写人物还是表达抽象状态,它都能起到很好的修饰作用。掌握其正确用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