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情节概括】《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期与保姆阿长之间的故事。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阿长虽粗俗但善良、真诚的形象,以及她对“我”成长过程中的影响。
一、情节总结
文章以“我”对阿长的回忆为主线,围绕她为“我”买《山海经》这一事件展开,刻画了阿长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我”的关爱。全文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情节:
1. 阿长的身份与性格
阿长是“我”童年的保姆,是个粗俗、迷信、爱唠叨的人,但她心地善良,对“我”非常关心。
2. 对《山海经》的渴望
“我”小时候非常喜爱《山海经》,但由于家境贫寒,无法买到这本书,只能靠听别人讲述来满足好奇心。
3. 阿长主动帮忙
阿长虽然不识字,但她听说“我”想要《山海经》,便主动去帮“我”寻找这本书。
4. 买书的过程
阿长四处打听,终于在一个书店里找到了一本《山海经》,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买下了它。
5. 得到书后的感动
当“我”看到阿长为自己买的《山海经》时,内心充满感激,也对阿长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6. 阿长的去世与怀念
后来阿长去世,“我”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再次想起她为“我”买书的点点滴滴,心中充满怀念之情。
二、情节概览表
情节阶段 | 内容概述 | 人物表现 |
身份介绍 | 阿长是“我”的保姆,性格粗俗但善良 | 爱唠叨、迷信、热心 |
对《山海经》的向往 | “我”渴望拥有《山海经》 | 好奇、渴望知识 |
阿长主动帮忙 | 阿长听说后决定为“我”买书 | 主动、关心他人 |
买书过程 | 阿长四处打听,最终买到书 | 坚持、努力 |
得到书后的反应 | “我”感动不已,对阿长产生敬意 | 感激、怀念 |
阿长去世 | 阿长去世后,“我”回忆起她的种种 | 怀念、感慨 |
三、结语
《阿长与〈山海经〉》通过一个平凡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一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深切怀念与敬重。阿长虽然不识字,但她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我”的关爱,这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令人动容。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是鲁迅作品中极具人情味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