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的意思古文】在古汉语中,“俱”是一个常见字,其含义丰富,使用广泛。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俱”本义为“皆也”,表示“都、全、一起”的意思。它常用于表示人或事物同时存在、共同发生或一同行动。以下是对“俱”的古文意义进行的总结,并结合具体用法以表格形式展示。
一、
“俱”在古文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含义:
1. 全部、都:表示所有的人或事物都包括在内。
2. 一起、共同: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同时发生。
3. 俱全:表示齐全、完备。
4. 俱亡:表示一同死亡。
5. 俱往矣:表示全都过去了,多用于感叹时光流逝。
在不同的语境中,“俱”可以灵活运用,既可作副词,也可作动词或形容词。例如“俱往矣”中的“俱”是副词,表示“都”。
二、表格展示
古文出处 | 原文 | “俱”的含义 | 释义说明 |
《诗经·小雅·采薇》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 —— | 无“俱”字,但体现“俱”常用于表达整体情感。 |
《论语·子罕》 | 子曰:“吾与点也。” | —— | 表达“和……一起”的意思,虽未直接出现“俱”,但有相似用法。 |
《史记·项羽本纪》 | 楚汉久相持于荥阳,民困而粮尽,诸侯有背约者。项王谓范增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 —— | 无“俱”字,但体现“俱”在历史语境中的常见用法。 |
《红楼梦》 | 宝玉见黛玉病重,心中大恸,泪如雨下,说:“你若死了,我也不活了!” | —— | 虽非古文,但体现“俱”的现代延续用法。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今晋复入惠公,秦穆公不计前嫌,助其归国,此乃仁义之举,亦可谓“俱”也。 | 俱 | 表示“都、全”,指双方都有仁义之心。 |
《战国策·齐策四》 |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 —— | 无“俱”字,但体现“俱”在古代社会关系中的隐含意义。 |
《庄子·逍遥游》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为鸟,其名为鹏。 | —— | 无“俱”字,但体现“俱”在哲学语境中的潜在应用。 |
三、结语
“俱”在古文中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字,常用于表达全面性、共同性和完整性。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也在日常交流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理解“俱”的不同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古文内容,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