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解释下苟且偷生】“苟且偷生”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困境中为了活下去而勉强维持生活,但缺乏远大志向或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个词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通常用来批评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思进取的人。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苟且偷生 |
拼音 | gǒu qiě tōu shēng |
释义 | 苟且:得过且过;偷生:勉强活着。指在困境中勉强维持生命,但没有远大的理想和追求。 |
出处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人先成其德,而后图其事。” 后世多用于形容人只求活命而不思进取。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消极、无志向的生活态度。 |
近义词 | 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苟延残喘 |
反义词 | 奋发图强、自强不息、志存高远 |
二、使用场景与例子
场景 | 例子 |
个人生活 | 他工作不积极,只想混日子,完全是苟且偷生的态度。 |
社会评价 | 在困难时期,有些人选择苟且偷生,失去了奋斗的动力。 |
文学作品 | 小说中描写了一些人物在战乱中苟且偷生,最终失去尊严。 |
三、引申意义
“苟且偷生”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生存状态,它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可能会逐渐丧失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希望。因此,许多传统文化强调“知足常乐”与“志在千里”的结合,主张在面对现实的同时也要有理想和追求。
四、总结
“苟且偷生”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虽然在某些情况下是出于无奈,但若长期以此为常态,则容易让人迷失自我。与其被动地活着,不如主动地去追求有意义的人生。人生短暂,不应只为活着而活着,而应为梦想和责任而努力前行。
如需进一步探讨相关成语或文化背景,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