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55并行接口】8255是一种常见的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广泛应用于微机系统中,用于实现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交换。该芯片由Intel公司推出,具有三个8位数据端口(A、B、C),以及一个控制寄存器,支持多种工作模式,能够灵活地满足不同外设的通信需求。
8255的结构和功能使其成为早期计算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工业控制、数据采集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以下是对8255并行接口的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其关键特性与功能。
一、8255并行接口概述
| 特性 | 内容 |
| 全称 | Programmable Peripheral Interface (PPI) 8255 |
| 生产商 | Intel |
| 类型 | 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 |
| 数据端口 | A、B、C(各8位) |
| 控制寄存器 | 1个(用于配置工作模式) |
| 工作模式 | 三种基本模式(方式0、方式1、方式2) |
| 应用领域 | 微机系统、工业控制、数据采集等 |
二、8255的工作模式
8255支持三种主要的工作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数据传输需求:
| 模式 | 名称 | 功能说明 | 适用场景 |
| 方式0 | 基本输入/输出模式 | 端口A、B、C均可作为独立的输入或输出端口 | 简单的I/O操作 |
| 方式1 | 选通输入/输出模式 | 端口A或B可以使用选通信号进行数据传输,C口提供控制信号 | 需要同步控制的场合 |
| 方式2 | 双向数据传送模式 | 端口A支持双向数据传输,C口提供控制信号 | 需要双向通信的设备 |
三、8255的引脚功能
8255采用40引脚封装,各引脚功能如下:
| 引脚号 | 功能描述 |
| D0-D7 | 数据总线,用于与CPU交换数据 |
| A0-A1 | 地址选择引脚,用于选择内部寄存器 |
| RD | 读信号,低电平有效 |
| WR | 写信号,低电平有效 |
| CS | 片选信号,低电平有效 |
| RESET | 复位信号,高电平复位芯片 |
| PA0-PA7 | 端口A的8位数据线 |
| PB0-PB7 | 端口B的8位数据线 |
| PC0-PC7 | 端口C的8位数据线 |
| ALE | 地址锁存使能(仅在某些版本中存在) |
四、8255的应用特点
8255因其灵活性和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以下特点:
| 特点 | 描述 |
| 灵活性 | 支持多种工作模式,适应不同外设需求 |
| 易于编程 | 通过设置控制寄存器即可改变工作模式 |
| 成本低 | 相对于现代接口芯片,成本较低,适合小规模应用 |
| 稳定性强 | 在工业环境中表现稳定,抗干扰能力强 |
五、总结
8255并行接口作为一种经典的可编程接口芯片,凭借其多模式支持、简单易用和良好的稳定性,曾经在微机系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尽管随着技术的发展,许多新型接口逐渐取代了它的位置,但在一些特定的工业控制和嵌入式系统中,8255仍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了解其结构、工作模式及引脚功能,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并行接口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