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老场坊简介】1933老场坊,位于上海市静安区,是上海一座具有历史意义与现代艺术气息相结合的建筑群。它原为英资福新面粉厂的厂区,建于1933年,是中国早期工业建筑的代表之一。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文化需求的变化,这座旧厂房被改造为集艺术展览、创意设计、文化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成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地标。
一、项目概况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名称 | 1933老场坊 |
| 建造时间 | 1933年 |
| 原用途 | 福新面粉厂厂区 |
| 地理位置 | 上海市静安区成都北路与苏州河交汇处 |
| 改造时间 | 2006年启动改造,2008年正式开放 |
| 当前功能 | 文化创意园区、艺术展览空间、商业综合体 |
| 建筑风格 | 工业风、红砖结构、拱形屋顶 |
| 著名活动 | 上海国际艺术节、设计周等 |
二、历史背景
1933老场坊最初由英国建筑师设计,采用当时先进的工业建筑技术,拥有完整的生产体系和仓储设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期间,该厂区曾作为重要的粮食加工基地,见证了上海工业发展的历程。
随着时代变迁,传统工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片区域也面临废弃的命运。2006年,上海市政府启动了对老场坊的保护性开发,将其改造成一个融合历史与现代的文化空间,既保留了原有的工业风貌,又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
三、建筑特色
1933老场坊的建筑风格极具代表性,其红砖墙、拱形屋顶和巨大的钢架结构,展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工业美学。建筑内部保留了许多原始设备和结构,如蒸汽管道、通风系统等,形成了独特的“工业怀旧”氛围。
此外,建筑布局合理,空间开阔,适合举办各类展览、演出和创意活动,吸引了众多艺术家、设计师和文化爱好者前来驻留和创作。
四、文化价值
作为上海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典范,1933老场坊不仅保存了城市的历史记忆,也为当代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它成功地将工业遗迹转化为文化空间,体现了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的结合。
如今,这里不仅是艺术展览和创意活动的热门场所,也是游客了解上海工业历史和现代文化发展的重要窗口。
五、参观信息
- 开放时间:通常为每日上午9:00至晚上10:00(具体以官方公告为准)
- 门票:部分展览需购票,日常参观免费
- 交通:地铁2号线南京西路站或1号线陕西南路站,步行可达
结语
1933老场坊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者。它用自身的蜕变讲述着上海从工业城市走向文化创意之都的故事,是值得每一个热爱城市文化的人前来探访的地方。


